出身鉗工的劉云清,卻被稱為“技改大王”。
2018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,2019年又被評為“大國工匠”,山東職業學院畢業生、中車戚墅堰所首席技能專家劉云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,詮釋了大國工匠和新時代奮斗者的精神。
勤奮鉆研初露鋒芒
劉云清是山東職業學院的前身——濟南鐵路機械學校1992級機設(28)班學生,提起勤奮愛鉆研的他,尤其是他對機械設備研究的癡迷,他的同學都不住地稱贊。
1995年4月,劉云清所在班級在校工廠實習。劉云清悉心請教指導教師和現場師傅,使得他對各種機床的熟悉程度及操作能力遠超其他同學,他切削加工的工件光潔度、精度極高,指導教師和師傅都為他豎起大拇指。
“細心的同學都能發現,實習期間劉云清經常拿著書向指導教師和師傅們請教,還不時拿著切削刀具對著書來回比畫。實習結束時,他的書已經破損、卷邊、滿是油污,這本書就是《金屬切削工藝學》。”劉云清的同學、日照車輛段設備科的陳祥友回憶說。
1996年5月,劉云清所在班級又到北京二七廠進行畢業前實習,主要是觀摩學習變速箱類配件總成的機械結構、工作原理、制作方法等,為畢業設計準備素材。當時一個班級分成5個小組,每個小組觀摩學習的內容不同。劉云清是其中一個小組的組長,在他的帶領下,小組提前半個月完成了變速箱的分解、圖紙繪制、組裝等實習任務。在組裝任務完成后,小組成員又多次分解組裝變速箱,對變速箱結構、原理等了如指掌。在本小組實習任務完成后,劉云清又對其他4個小組的實習內容進行了學習,將其結構原理熟記在心。
陳祥友回憶說,實習結束后,在接下來的畢業設計中,由于對變速箱類配件總成的結構原理、制作方法等掌握透徹,由劉云清設計并繪制的變速箱圖紙及論文一次性通過。其他小組在進行畢業設計、圖紙繪制過程中,還時不時地找劉云清討教,劉云清儼然成了一名“指導教師”。
“聽音辨癥”與機器達成默契
1996年,從濟南鐵路機械學校畢業的劉云清進入中車戚墅堰所,成為一名機修鉗工,跟著老師傅學習維修數控機床。老師傅告訴他:“干活,就要講良心,要認認真真。”
這句話深深地埋入劉云清的心中。他每天吃完晚飯都會到車間轉轉,琢磨機器的構造,思考維修中的難題,睡覺前還會在頭腦里“放電影”,把設備的結構和診斷的細節一遍遍回放。
經過數百臺各種設備的“雕琢”,劉云清逐步“通關”,從機械維修工成長為全面系統掌握數控設備機械、電氣、液壓、軟件等各方面故障維修的專家。在與機器的長期相處中,他和機器達成了“特殊默契”:當他行走在車間時,總能從轟鳴聲中聽出哪一臺機器可能不對勁、“生病了”,幾乎一下子就能判斷出“病因”所在的部位。
“藝癡者技必良”。2015年,當時國內功率最大的高鐵制動設備一次鍛壓成型機出現故障,如果等德國的配件,需要一個多月。然而,每天僅設備折舊一項,就要花5萬元。看到這臺近5層樓高、僅控制線路就有數萬根的設備,劉云清仔細研究,很快分析出是電路板故障,然后用了半天時間,就實現了設備重新安全運行。
搞研發就像著了魔
數控珩磨機是渦輪增壓器等零部件高精密加工的關鍵磨削設備,一度只能靠進口,不僅價格昂貴、維修成本高,生產的產品尺寸也難以滿足客戶的定制需求。
“憑什么這么關鍵的技術只能牢牢握在老外手里?”劉云清拿出一股不服輸的勁兒,2013年他主動請纓搞研發。在近一年的時間里,他“釘”在新型數控珩磨機的研究現場:帶領攻關小組查閱大量資料,分析各種數據,改造閑置廢棄設備。僅是為了測試掌握珩磨的相關工藝,劉云清就嘗試了100多種不同配比的刀具和磨削介質。
“那段日子,劉云清像著了魔一樣,喊他吃飯都聽不見,非得站到身邊推推他,他才能回過神來。”劉云清的妻子黃燕君說。
經過數千次反復試驗后,首臺新型龍門式全浮動數控珩磨機誕生了,它的精度、成品率、安全控制等各項性能遠超國外同類設備,而制造成本僅為進口設備的1/4,填補了國內空白。新型數控珩磨機研制成功以來,累計為公司節約設備采購費用近千萬元,創造產值近億元。2016年,《高速浮動式HM系列數控珩磨機的研制》被評為江蘇省十大科技創新成果。目前,數控珩磨機的開發已進行到第六代,并實現了對外銷售。
此外,以他名字命名的“劉云清勞模創新工作室”開展了20余項重點攻關項目,解決了許多制約產品質量、工作效率的難題,目前共取得科技成果40余項、專利17項,其中發明專利4項,自主研發設備200余套,設計建造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7條,節約設備采購費用4200余萬元,直接創造產值1.5億元,為傳統產業向智能制造轉型、降本增效作出巨大貢獻,獲評“江蘇省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”。
為“智造強國”而生
劉云清一直有一個夢想:設計建立更多自動化、智能化的生產線,為客戶定制最適合的系統解決方案,幫助更多企業生產出“高鐵品質”的產品,樹立中國“智能制造”的民族品牌。
機器人高壓清洗機油泵殼內部曲里拐彎,跟迷宮一樣,普通超聲波清洗、拋丸處理及常規普壓水清洗均無法清潔,導致清潔度檢測結果一直達不到客戶要求。為此,公司還特地將工件發往專業清洗廠家做清洗試驗,但檢測后清潔度仍不能達到要求。
在這種情況下,劉云清主動承擔起新型高壓清洗設備的開發任務。在清洗機不銹鋼艙體的制造過程中,他帶領團隊尋找了不少于30家供應商,進行技術交流與實地考察;在機器人運動控制及自動上下料開發過程中,他提出很多前瞻性的設計理念并實時跟進。通過交流和研發,歷時一年半時間,劉云清和他的團隊最終開發出機器人高壓清洗機。機器人高壓清洗機投入使用后,已清洗油泵殼1.14萬件,從檢測數據上看,99%以上的工件滿足了客戶超高的清潔度要求,成本大大降低,也為企業帶來5000多萬元的訂單。
2018年,不愿安逸、不懼挑戰的劉云清又開啟了新征程,工作的重心開始從維修、研發向自動化生產線、智能化車間的搭建轉移。因為其團隊既是產品的開發者,也是使用者,能最精準地把握客戶需求,目前已經有不少客戶對劉云清自主研發的設備產生興趣。
談起生活中的遺憾,劉云清回憶起妻子的話:“我和女兒生命中5/7的時間,在盼你回家,而在你回家后的2/7時間,也時常被各種工作事務所占據。”對此,劉云清說:“我愛我的家人,但我更明白肩頭那份沉甸甸的責任——不僅僅是一個工件、一臺設備、一個團隊、一家單位,更是一條民族‘智造’水平的崛起之路。”
“20多年來,我始終工作在一線,身為工人,我深感光榮。”劉云清坦言,能叫他一聲“劉工”,就是對他最大的褒獎與肯定。
山東職業學院黨委書記王榮昌說:“作為新時代大學生和職業院校學生,應該以劉云清為榜樣,學習他匠心筑夢的精湛技藝,學習他執著堅守的家國情懷,擇一事,終一生,讓‘匠心’永遠傳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