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我國邁入新發展階段,科技創新持續發力,實現了歷史性、整體性、格局性重大變化。科技領域的改革也面臨新任務,必須拿出更大的勇氣、更多的舉措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,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。
近日,科技部印發《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規定》,以“零容忍”態度堅決遏制科研人員反映強烈的科技活動違規行為。這一規定釋放出加強科研作風學風建設的哪些信號?8月31日,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就規定涉及的相關熱點問題,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。
作風學風建設事關科技工作全局
問:一段時期以來,我國科技界存在的學術不端、浮夸浮躁、急功近利等現象令人擔憂。針對這些“頑疾”,急需開出“良方”。如何看待當前科研作風學風狀況?規定出臺是基于什么背景,有何政策目標?
答:優良的作風學風是做好科技工作的“生命線”,決定著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根基和科技事業的成敗。
科技部始終把作風學風建設擺在事關科技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,會同有關部門在制度建設、工作機制、教育引導等方面進行整體布局和系統謀劃,科技領域先后發布了《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》《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》等政策文件。與此同時,加大對科研不端行為的懲戒力度,嚴肅處理了一批科技違規行為,推動我國科研作風學風建設取得積極成效。
此次出臺的規定是全面加強科研作風學風建設的“組合拳”。目的是為了劃定底線、明確界限,既充分信任、松綁減負,引導科研人員潛心研究、追求卓越;又堅守底線、加強督促,著力構建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。這將有利于推進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,豐富科技管理制度體系;有利于鞏固科研作風學風建設成果,規范科學技術活動、匡正科技界風氣、凈化科技創新生態;有利于強化對科研管理部門權力的監督和制約,懲治營私舞弊行為,促進規范公正地行使權力。
堅持問題導向:以“零容忍”態度遏制科技活動違規行為
問:作為全面加強科研作風學風建設的“組合拳”,這一規定制定過程中遵循了哪些原則?希望向科技界傳遞哪些信號?
答: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,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,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文件,對科技創新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。
同時,在國際國內形勢深刻變化、我國經濟社會深刻變革的大背景下,受各種不良思想文化侵蝕和影響,個別科技工作者仍然存在浮夸浮躁、投機取巧、“圈子”文化等不良傾向,影響了風清氣正科研生態的構建,必須以“零容忍”態度堅決遏制科研人員反映強烈的科技活動違規行為。
在起草過程中,我們重點把握以下四個基本原則:
一是堅持問題導向,重點填補對違規行為處理的制度空白和工作短板,界定了各類違規行為、明確了處理措施等;二是堅持覆蓋全面,規定覆蓋了科技活動的各類主體和主要環節;三是堅持規范統一,規范了處理程序,統一了處理尺度,突出可操作性和規范性;四是堅持寬嚴相濟,充分尊重科學研究靈感瞬間性、方式多樣性、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,重點對主觀故意的違規行為做出嚴肅處理。
引導科技工作者進一步強化“紅線”意識和“底線”意識
問:嚴禁搞“人情評審”、夸大學術價值、索取不正當利益,針對不同主體在科研活動的規則“邊界”,規定列出了一系列違規行為,對此,科技工作者應該如何理解、執行?
答:此次發布的規定明確提出了科研活動中各種違規行為情形,這些都是從實踐中總結而來的。明確這些違規行為,對于劃出科研活動的規則“邊界”,引導科技工作者進一步強化“紅線”意識和“底線”意識,加強對自我的行為約束,預防違規行為的發生有著積極意義。
一是對于科學技術人員來說,要堅決杜絕故意夸大研究基礎、學術價值、經濟價值等浮夸浮躁投機取巧行為,以及違反科研誠信要求、科技倫理規范等行為。
二是對于參加科學技術活動咨詢評審專家,更應率先做出表率,堅決杜絕評審活動中弄虛作假、搞“人情評審”、索取不正當利益、出具不當咨詢評審意見、泄露咨詢評審過程中需保密的信息等行為。
三是對于科學技術活動的受托管理機構及相關工作人員,要發揮專業精神,減少對科研活動的直接干預,強化建立信任為前提、誠信為底線的科研管理機制,著力減輕科研人員負擔,嚴禁向評審專家施加傾向性影響,要堅決抵制各種形式的“圍獵”。
要強調的是,從事科研活動的各類科研院所、高校、企業、社會組織等是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建設的第一責任主體,是建設良好科研作風學風的重要力量,要切實提高認識,抓好主體責任落實,嚴禁隱瞞包庇本單位違法違規行為、違規轉包分包科研任務、截留擠占財政科研資金、不配合監督檢查工作、不按規定上繳應收回的財政科研結余資金、不按規定進行科技倫理審查并監督執行等行為。
科研作風學風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,必須以剛性的制度規定和嚴格的制度執行,確保作風學風建設規范化、常態化、長效化。規定的出臺,將為科研活動有序開展營造更好的環境,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保駕護航。